Day 6
如日初昇 ─ 撒母耳記上的故事
撒母耳記上2:18-26
18那時,撒母耳還是孩子,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,侍立在耶和華面前。
19他母親每年為他做一件小外袍,同著丈夫上來獻年祭的時候帶來給他。
20以利為以利加拿和他的妻祝福,說:願耶和華由這婦人再賜你後裔,代替你從耶和華求來的孩子。他們就回本鄉去了。
21耶和華眷顧哈拿,他就懷孕生了三個兒子,兩個女兒。那孩子撒母耳在耶和華面前漸漸長大。
22以利年甚老邁,聽見他兩個兒子待以色列眾人的事,又聽見他們與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苟合,
23他就對他們說:你們為何行這樣的事呢?我從這眾百姓聽見你們的惡行。
24我兒啊,不可這樣!我聽見你們的風聲不好,你們使耶和華的百姓犯了罪。
25人若得罪人,有士師審判他;人若得罪耶和華,誰能為他祈求呢?然而他們還是不聽父親的話,因為耶和華想要殺他們。
26孩子撒母耳漸漸長大,耶和華與人越發喜愛他。
默想:
『若要被人尊重,首先必須尊重神。』
信息分享:
以利的兩個兒子,不獨在獻祭的事上得罪耶和華,他們在男女關係上也非常隨便(22)。他們私下的行為不獨沾污自己,也得罪了神。
雖然以利曾加以勸阻,但兩個兒子並不聽從。以利對他們所講的話有兩個重點:第一,這是惡行。第二,這不獨是自己犯罪,也使耶和華的百姓落在罪惡之中。
綜合以利所講的,他對兒子的提醒是:
1. 自己犯罪──是不尊重自己,把自己陷在罪中。
2. 使百姓犯罪──他們的罪行,也連累了來獻祭的人,因為他們取了百姓的祭物,使百姓的奉獻失去嚴肅和認真的表達。
3. 牽連了在會幕前事奉的婦人──他與自己的同工犯姦淫罪,使這些婦人也承擔罪惡的後果。
以利對他的兒子說:審判分兩種,第一種是士師的審判,這是人的審判。此外,還有耶和華的審判,這是全人的審判。除了每一天的所作所為,還有心靈裡的動機──就是在非常隱密處所犯的罪,祂都要審判。以利希望透過這樣的提醒,可以幫助他的兩個兒子回轉。
有許多人並不重視耶和華的審判,以為這是看不見的。然而這才是最高的審判。有一天,我們要在神面前公開自己的生活,那時,我們的行為必要在神面前敞開。為這緣故,我們不要只求自己在人面前有好的見證,我們也必須要求自己在私底下過聖潔的生活,因為不論在人前,或在人後所作的事,神都必審問。
耶和華的審判,也包括在生活裡的處分;祂的賜福和祂的咒詛,都是祂審判的一種表達。
撒母耳記上2:18-26
18那時,撒母耳還是孩子,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,侍立在耶和華面前。
19他母親每年為他做一件小外袍,同著丈夫上來獻年祭的時候帶來給他。
20以利為以利加拿和他的妻祝福,說:願耶和華由這婦人再賜你後裔,代替你從耶和華求來的孩子。他們就回本鄉去了。
21耶和華眷顧哈拿,他就懷孕生了三個兒子,兩個女兒。那孩子撒母耳在耶和華面前漸漸長大。
22以利年甚老邁,聽見他兩個兒子待以色列眾人的事,又聽見他們與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苟合,
23他就對他們說:你們為何行這樣的事呢?我從這眾百姓聽見你們的惡行。
24我兒啊,不可這樣!我聽見你們的風聲不好,你們使耶和華的百姓犯了罪。
25人若得罪人,有士師審判他;人若得罪耶和華,誰能為他祈求呢?然而他們還是不聽父親的話,因為耶和華想要殺他們。
26孩子撒母耳漸漸長大,耶和華與人越發喜愛他。
默想:
『若要被人尊重,首先必須尊重神。』
信息分享:
以利的兩個兒子,不獨在獻祭的事上得罪耶和華,他們在男女關係上也非常隨便(22)。他們私下的行為不獨沾污自己,也得罪了神。
雖然以利曾加以勸阻,但兩個兒子並不聽從。以利對他們所講的話有兩個重點:第一,這是惡行。第二,這不獨是自己犯罪,也使耶和華的百姓落在罪惡之中。
綜合以利所講的,他對兒子的提醒是:
1. 自己犯罪──是不尊重自己,把自己陷在罪中。
2. 使百姓犯罪──他們的罪行,也連累了來獻祭的人,因為他們取了百姓的祭物,使百姓的奉獻失去嚴肅和認真的表達。
3. 牽連了在會幕前事奉的婦人──他與自己的同工犯姦淫罪,使這些婦人也承擔罪惡的後果。
以利對他的兒子說:審判分兩種,第一種是士師的審判,這是人的審判。此外,還有耶和華的審判,這是全人的審判。除了每一天的所作所為,還有心靈裡的動機──就是在非常隱密處所犯的罪,祂都要審判。以利希望透過這樣的提醒,可以幫助他的兩個兒子回轉。
有許多人並不重視耶和華的審判,以為這是看不見的。然而這才是最高的審判。有一天,我們要在神面前公開自己的生活,那時,我們的行為必要在神面前敞開。為這緣故,我們不要只求自己在人面前有好的見證,我們也必須要求自己在私底下過聖潔的生活,因為不論在人前,或在人後所作的事,神都必審問。
耶和華的審判,也包括在生活裡的處分;祂的賜福和祂的咒詛,都是祂審判的一種表達。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本文版權屬林啟健牧師所有,承蒙允准刊載。
本文版權屬林啟健牧師所有,承蒙允准刊載。